兵团政务网 无障碍浏览

重阳节的文化价值

发布时间:23年10月25日 信息来源:北野监狱 编辑:宣教处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唐文韬

 

说起重阳节,现代人们通常对其了解,只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待到重阳日,还来看菊花”等这些传诵千古的诗词,总之,人们对于重阳有着一份轻视;剩下的重视里,充斥的又多是风雅的印象和感受。而重阳节的初衷和真意,却渐渐消失于现代的喧闹里,鲜有人知,现在是时候重拾重阳节所蕴含的厚重内涵了。 

 

敬老爱老,缘暖晚秋 

 

九九重阳,九九与“久久”同音,从而被赋予长久长寿的含义,西汉时人们开始设宴求寿。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老人节,倡导全社会尊老、爱老、助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讲究敬老爱亲,关爱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如今,人们的养老不应仅仅局限于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医,更追求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享。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美德,营造全社会关爱老年群体的浓厚社会氛围,整个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爱老的风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重阳已经从一个节点、节日演化成一种文化和精神沃土,涵养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登高望远,天人合一 

 

重阳节有两个主要习俗,一个是登高,一个便是佩戴茱萸或者插茱萸枝。此外在我国古代,重阳节养生也是一项重要的节俗。古代节日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人的行为要顺应自然。重阳节是秋冬季节转换的时刻,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生理功能趋于平静,由于气候逐渐转凉,因此是易发病的时令。此时登高作为一种锻炼可以增加肺活量,加强血液循环,从而减少疾病的产生,延年益寿。以上充分体现了古人尊重客观自然规律,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世界观。

 

感恩之心,善意永在 

 

重阳节最广泛、最普世的价值,便是“感恩”。由祭祖、敬老、孝亲等内涵组成的感恩精神更是重阳节承载的文化意义。危难时刻,有人向你伸出温暖双手,解除生活困顿;有人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确前进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躯将你擎起,让你攀上人生高峰。你最终战胜苦难,扬帆远航,驶向幸福彼岸。那么,你能不思回报吗?感恩的关键在于回报意识。回报,就是对哺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感恩是一条人生基本的准则,是一种人生质量的体现,是一切生命美好的基础。更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是一种处世哲学,一种生活智慧。

重阳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也是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随着传统节日的复兴和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视,重阳节的文化内涵被凸显,成为最重要的文化符号,重阳节已在中国民众生活当中流传千年,与人们有着密切的精神联系,我们应该重视重阳节中所传递的文化内涵,将其视作当今民族文化建设的精神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