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政务网 无障碍浏览

心灵原野上的一场细雨

发布时间:25年07月23日 信息来源:且末监狱 编辑:宣教处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齐鹏飞

七月的新疆,骄阳似火,戈壁滩上的沙砾像是被点燃了一般,蒸腾着滚滚热气。当微风拂过脸庞,仿佛还有一股热浪追逐而来。如果此时,有一场细雨轻轻洒落,那将沁人心腑,别提有多美了! 

我带着对新知的渴望,踏入了阶梯教室的大门。阳光斜斜地穿过玻璃,在米色地板和深红色课桌上织出不规则的经纬网。我原以为这只是一场心理知识的单向灌输,却不料步入了一片亟待开垦的心灵原野,而这次“民警心理健康服务岗位”培训,恰似一场及时雨,悄然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 

“这次培训师资难得,要珍惜机会,把真本事学到手。”临行前领导的嘱托犹在耳畔回响。这沉甸甸的期望,既是动力,也像一块无形的石头,压在我心头:该如何将所学转化为滋养自己、惠及他人的力量? 

老师的声音像山间溪流,清澈而舒缓。当她说起“共情不是认同,而是允许”时,我的心弦被轻轻拨动,记忆倏然闪回童年。 

那时院里刚堆上伐来的木材,我总忍不住用手指去摩挲那些湿漉漉带着锯末和毛刺的粗糙表面,常被刺痛,甚至流出血珠。怕被责备,我只能找奶奶求助。她总是先洗净伤口,用布条仔细包扎,然后摸着我的头说:“这些木头现在带着尖刺,等风吹日晒久了,被人摸得多了,就会变得光滑温润。” 

说完,她布满老年斑的手轻轻捏捏我的脸蛋。原来真正的共情,或许就是岁月与万物和谐共处的写照,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少些碰撞的刺痛,多些理解包容。而不是手持标尺去衡量对错,急于用道理说服对方。 

团体辅导环节,灯光微暗,我们围坐成圈,闭上眼睛,感受自己独特的存在,倾听自己的心跳,老师的声音引导着。黑暗中,只听见一片沉静的呼吸声,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听到胸腔里那有力的“砰砰”声——那是生命最原始的节奏。 

随着“心灵百宝箱”“家庭图谱”等活动的开展,原本陌生的人们渐渐卸下心防:中年同事讲述着留守童年的孤独,年轻女警倾诉着工作的力不从心,也有人分享着家人支持的温暖。在这方温暖的光晕里,我忽然明白,那些曾以为独属于自己的黑夜跋涉,其实是许多人共同的旅程。就像荒漠中的野草,总以为自己是孤独的奇迹,却不知整片原野都在等待春风的唤醒。 

这些心理调适方法,如同撒在原野上的种子:焦虑时,闭上眼,跟随气息起伏,让纷扰的念头如断线风筝般随风远去,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培育胡杨般向上的生命力。面对特殊群体,我不再急于说教,而是先学会倾听。这些方法并非立竿见影的魔法,而是需要日复一日浇灌的种子,在时光里慢慢抽枝展叶。 

在这广袤无垠的心灵原野上,这场细雨只是润泽的开始。未来或许有骄阳炙烤,或许有暴雨倾盆,但此刻播下的理解与共情的种子,终将生长为蓊郁的绿荫。而我,愿带着这份馈赠继续漫步,既聆听自己生命拔节的声音,也为他人撑起一片阴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