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拂面,树叶轻晃,我带着孩子漫步在河边小道上,享受着难得的夏日清凉,这是南疆的风为数不多温柔的时刻。说到南疆的风,沙尘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多数时候它们总是结伴而来,是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必须面对的日常。
南疆的风让人爱恨交织。它时而裹着沙枣花香扑面而来,时而卷着黄沙肆虐天地,来得毫无征兆,去得随心所欲。初到南疆时,正值酷暑,我喜欢开窗通风,却因疏忽吃了不少苦头。最难忘那次夜半被沙土呛醒,发现卧室里积了厚厚一层土,只得强忍困倦起身打扫。
为抵御风沙,我戴上了防尘口罩,每天都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即便如此,洗脸时盆底总会沉淀细沙,洗过的衣服也总带着沙粒的质感。地处大漠腹地,这里一年有200多天刮着风沙,记得刚工作时,每天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清扫狂风留下的沙土和落叶。恶劣环境曾让我萌生退意,看着同事离开,我也心生离开的念头。但想到当初义无反顾的选择,若因吃不了苦而放弃,实在心有不甘。后来参加驻村工作,与来自天南地北的同事并肩作战:顶着风沙帮职工修剪枣树,踩着泥泞替老乡浇地,冒着严寒为职工修缮房屋。渐渐地,我们赢得了群众信任,我也找到了扎根这里的意义。
因工作所需,我常驾车穿越沙漠公路。沿途偶见几株胡杨倔强挺立,荒凉寂静的沙漠如流动的画卷,抚平我内心的躁动。望着起伏的沙丘,仿佛看见穿越塔克拉玛干的沙海老兵,看见古丝绸之路上络绎不绝的驼队,看见沉睡千年的胡杨残骸。大漠如睿智的老者,默默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
转眼十年,南疆的风沙磨平了我的棱角,在脸庞刻下细纹。从孤身闯荡到四口之家,我已习惯与风沙共处。闲暇时带着孩子滑沙,夏日约好友体验沙疗,将身体埋入温热的沙土,疲惫便随风消散。
“北疆看风景,南疆看人文”。我带着家人走遍喀什古城、叶尔羌王宫、库车王府,在斑驳的文物间触摸历史的脉络,感受文明交融的脉动。
风沙永不停歇,风沙掠过草木,终将拂过每个角落。我愿如胡杨般扎根于此,迎风而立,守护这片土地上的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