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政务网 无障碍浏览

浅谈“访惠聚”活动与促进脱贫攻坚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17年08月03日 信息来源:兵团监狱管理局新闻中心 编辑:李婧惠子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陈卫东

3_副本


稳定是新疆的大局, 是最大的民生。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切都无从谈起。自从2014年新疆开展“访惠聚” 活动以来,各工作组坚持以维护稳定和扶贫开发为核心任务,把访民情作为调查摸底、识别扶贫对象的重要手段,把惠民生作为帮扶工作的重要基准点,高位精准推进扶贫帮困活动。当前“访惠聚”活动在新疆已经成为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好平台。

一、依托“访惠聚”活动为平台,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任务

通过三年的“访惠聚”活动和工作实践,“访惠聚”活动在新疆已经深入人心,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层的变化令人振奋,全疆形势日趋向好发展。工作组主动作为,把“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工作机制落实与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纳入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组进入住地后深切体会到基层社区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群众增收困难是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围绕“访惠聚”活动三项重点工作、七项任务,工作组把建强基层组织作为衡量“访惠聚”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准,确保“水流走了石头还在”,帮助最基层党组织做好发动、教育、引导、凝聚群众工作,使一线干部人才成为脱贫攻坚的“助力器”和“撬动杆”,使基础党组织真正成长为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精准扶贫工作就不能只考虑到扶贫,而是要从壮大集体经济、搞好基础设施、帮扶好贫困户、树立基层群众致富信心入手,只有全力打好这套“组合拳”,才能切实做到既“雪中送炭”又增强“造血功能”,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走向可持续的健康发展道路。由此可见“访惠聚”活动促进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初显成效。

二、“访惠聚”工作组在南疆少数民族聚居村(连队)遇到普遍存在的扶贫难题

笔者以“访惠聚”所在的兵团第三师五十团十连为例,分析南疆少数民族聚居村(连队)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兵团第三师五十团十连位于沙漠的边缘地带,属夏河社区下辖,居民163户,603人,为集体所有制单位,拥有耕地4000多亩,真正的人多地少,主要以种植棉花、红枣、玉米和小麦为主,畜牧养殖业以养羊及家禽为主,连队小,居民较少,贫穷落后,被五十团党委确定为2017年必须摘帽脱贫的重点连队。

(一)农民思想观念落后,传统的农耕养殖思维根深蒂固。周边团场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文化低,有体力、有能力的都不愿出门在外打工,没有脱贫愿望,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整天好逸恶劳,以争当五保户、低保户为荣。部分贫困户长时间受到贫困的生活环境影响,在思想上出现惰性,思想观念较为陈旧,市场意识差,正如习总书记所讲“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壮汉”变成了“懒汉”。出门打工的青年农民只是极少数,大部分留守家里的一亩三分地,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种植的棉花和红枣因管理跟不上,技术能力差,收入较低。致使农民脱贫缺乏标杆带头人,产业发展缺乏后劲,进而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础设施是连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基础设施滞后成为连队发展的瓶颈。连队内部交通、群众住房、居民庭院规划无序,供排水设施不健全、通讯相对落后问题依然很严峻,道路、饮水、通讯条件不足。

(三)精准扶贫资金不足。工作组在实施扶贫的过程中,下拨资金除了社区小城镇基础设施、修路、架桥、盖房等所剩资金寥寥无几。很多“访惠聚”工作组深度挖掘出来的见效快、效果好的短平快项目找不到资金支持,并且资金使用审批流程繁琐,致使有些非常好的项目因此而搁浅。

(四)返贫现象比较突出。农民因灾、因病、因残致困返贫较为常见,有些刚脱贫的农户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就又加入贫困户行列中;农民家庭收入本身比较少,一旦有家庭成员患有大病,就会使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处于更加贫困的地步;家庭中有残疾的会明显加重生活负担。这些都是导致返贫的根源。虽然群众医保比例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医疗保险和报销比例有限,而群众家庭收入积累很少,看病相关的费用成本又很高。因此,返贫是脱贫攻坚普遍存在的难题。

(五)有想法没有办法,有技术没有路子,甚至还有很多既没有技能又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怎么脱贫,这些问题也是困扰每个工作组的难题。

 三、脱贫攻坚就是如何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

(一)结合实际、精准谋划。根据“访惠聚”活动办公室制定的《“访惠聚”活动工作组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工作组脱贫攻坚责任链,形成各级统筹、(农牧团场)乡镇场负责、村(连队)“两委”与工作组联手抓落实的扶贫工作机制。

(二)细心研判、精准识别。工作组将联合基层党支部建档立卡作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基础,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化识别和建档。结合入户走访,进行深入摸排、细致比对、认真筛选,逐户逐人采集扶贫对象信息数据,把真正的贫困人口识别出来,全部建立档案,并张榜公布、公示确定,做到底子清、基数准,夯实精准扶贫基础。

(三)挂钩帮扶、精准结对。各“访惠聚”工作组要发挥引导作用协助和推动连队党支部制定贫困户脱贫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以减贫、发展、聚心、维稳为主线,找准帮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做到因地制宜制定一套帮扶方案、切合实际确定一批扶持项目、每一户明确一个帮扶办法、每一户落实一名帮扶人员。将工作组与帮扶对象“拴起来”,做到农户不脱贫,工作不脱钩,确保精准扶贫“道路通畅”,无死角全覆盖,最大限度发挥精准扶贫效应。

(四)精准发力、精准施策。按照“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养老扶持保障一批,鳏寡孤独敬养一批”的要求,整合各类政策资源,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对无劳动能力贫困户的各项兜底扶持政策要全部落实到位。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工作组协助连队党支部坚持因户因人因地因贫施策,通过帮助解决生产资金、提供技术服务、保障农资供应、生产技术培训、兴边富民项目、职业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创收等途径,帮助群众就业实现脱贫。

(五)群策群力、精准扶持。各派出单位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全力支持住村工作组推进精准扶贫措施落实,发挥各行业资源优势和作用,重点面向贫困户精准安排项目和资金,重点扶持解决贫困户住房、饮水、用电、子女上幼儿园、无连队卫生室就近看病、无法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等困难,让贫困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四、攻坚克难,多措并举,在落实精准上下功夫,助推扶贫

(一)“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出国家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的新思维、新思路。也就是说,精准脱贫既要找准贫困对象,还要找准致贫原因,更要遵循个人意愿,帮扶到家。

(二)针对各种问题难题、重点难点,工作组与连队党支部共同想办法,积极为贫困户找路子想办法,引导农民群众树立致富信心。对于第三批工作组来说,在制定帮扶策略时,首先要对第一、二批工作组和当地党委团场的前期帮扶方法和效果进行梳理,扬长避短,确保扶贫工作在第一、二批工作组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还要实事求是、因人而异给予制定长期可持续的脱贫办法,避免脱贫后再致贫的反复。

(三)在如何帮扶的问题上,工作组在“精准”帮扶上下足功夫,针对每户家庭,采取“接地气”、符合农民群众意愿的方式进行分类帮扶。一是培训实用技能。在寻求长期稳定的就业机会、帮助扩大养殖规模等方面下功夫。二是明确帮扶对象。从积极性高、责任心强的村民入手,根据意愿帮其找到致富路子,确保能落地、见成效,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引导其他贫困农民群众行动起来。三是改进帮扶方式。杜绝全盘给予的方式,而是筹集部分资金,动员贫困村民投入,共同“孵化”出致富的金蛋。四是合理使用国家及各方面扶贫资金,避免重复投入,发挥资金最大效能。以兵团第三师五十团十连“访惠聚”工作为例,具体做法为:

1.选准扶贫项目,加大资金投入。笔者所在的工作组这三年来针对连队18户特困家庭,帮助他们加入团“金胡羊”合作社,为每户提供扶贫资金15000元,年底保证每户分红5000元。对于33户一般贫困家庭,工作组对口扶贫资金,给每户购买了5500元的能繁母羊。工作组、党支部、贫困户三方签订责任书,明确扶贫羊必须在3年内逐年上缴还清。连队将返还的羊再分给其他贫困户,形成动态循环的扶贫机制。

2.调整种植结构,实现多元增收。帮助5户贫困家庭建蔬菜大棚5座,无偿为他们提供菜种菜苗,聘请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帮助联系蔬菜销路,确保每户家庭增收3000元以上。挑选8户有经济头脑、有林果种植技术的贫困户,为他们投入14000元,购买并种植了100亩的香梨苗。

3.对于连里28户贫困户缺资金无技术的情况,工作组和连队党支部商定,采取一对一的帮扶措施,通过制定一户一对策,结合他们的愿望和各方面扶贫资金,真正把他们扶起来。要求工作组4名成员每人结对帮扶4户,了解清楚每家需求制定帮扶措施,需要资金数,帮助他们走上种植、养殖或者其他致富路子。另外,传授养殖和种植技术、组织务工队伍等帮扶工作也已逐步实施。工作组有信心和连队党支部一起,争取将每户家庭的脱贫致富愿望积极落实,扎扎实实地推进全村的扶贫工作。

4.完善基础设施,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提供基础保障。通过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前两批工作组的努力,连队里目前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等生产生活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是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入住连队后,围绕如何进一步完善连队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组结合连队的实际情况,在与连队党支部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工作组制定了帮助完善连队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对连队急需进行铺设砂石或硬化的路面、5号地农用电网架设、防渗渠、路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勘踏,并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出资出力。目前,已经完成4公里连队内部砂石路面铺设、民兵训练基地暨小型足球场建设、篮球场、连队小广场硬化及4盏太阳能路灯安装、文化长廊建设等。工作组住连三年以来,路平了、灯亮了、人精气神更足了连队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完善。

五、扶贫扶志,让农民群众有信心致富

思想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是更加难以根除的痼疾,它使人们不思进取,失去了任何可以改变其贫困命运的精神动力,只会坐等救济。扶贫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摆脱精神贫困,增强战胜贫困的勇气,树立靠自身努力脱贫的思想。这些年,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扶贫,随着各项优惠政策不断落地,南疆很多连队的基础逐渐好转。虽然政策好了,政府包揽多了,但是也有小部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动性降低、依赖性增强。部分贫困户连续被扶持多年却依然贫困,或者在短暂脱贫后又再度返贫,根本原因是思想没有脱贫。

笔者认为,在开展扶贫工作时,不仅要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还要了解他们的思想,不仅要重视物质上的帮扶,更要重视思想上的帮扶。有贫困户明确表示,你给我就要,不给我吃馕也能过日子,这样的思想严重阻碍其脱贫致富的愿望。因此在帮扶过程中,更应引导农民群众树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奋斗意识。

在连队里培养致富带头人,是工作组在精准扶贫上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帮扶连队里有积极性、有致富愿望、愿意勤劳致富的农民群众逐步走上致富道路,从而带动其他农民共同致富,让全体农民群众看到只有努力才会有收获,树立勤劳致富的信心,脱贫致富才有希望,扶贫的目的才可能真正实现。